装备制造业和新经济发展的驱动
虽然说邻村通了电,但是因为电费的缘故,村民们很少会开灯,只有在吃晚饭的时候才开一小会。当时没有通电的村庄还是挺多的,一听说要栽杆通电了,乡镇上的干部、老乡们都是积极配合
这个蜡烛,相应用的也是越来越少了。当时没有通电的村庄还是挺多的,一听说要栽杆通电了,乡镇上的干部、老乡们都是积极配合。1978年甘肃省发电装机279.5万千瓦,2017年底甘肃省发电装机已达4994.93万千瓦,较1978年增长16.87倍。20062007年,甘肃省实施户户通电工程,解决了10.47万户、45万人的用电问题,全省行政村通电率达到100%。谁家要是偷偷用个电炉子,那就很快会被发现,因为电闸一跳、大家的家里都会瞬间黑掉杨红霞笑着说到:蜡烛、火柴,这些都是当时家家户户常备的,就是为了预防时不时的停电。
用电从限变盈,在65岁的兰州市民杨红霞的记忆中,就是家家户户常备的白蜡烛越来越少了。7年间,仅比1978年分别增长9.8%和28.9%改革开放后 城乡居民用电从限变盈我的第一件电器就是电炉子,是1990年7月参加工作(陇南电力局)之后购买的,放在单位宿舍里取暖、煮方便面、烧水用的,也可以说是我们宿舍三个同事的第一件电器。从脱贫到致富:一路同行一路当先1978年以前,数亿中国人还在为温饱问题发愁,如今,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,中国有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,为全面小康打下了基础。
如今,纵横交错的蒙西电网,向乡间田野、草原深处不断延伸,将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。至此,自治区农区最后106个无电行政村(嘎查)全部实现通电,10693户、45000多名农牧民告别油灯粪火。直到11月21日,牧民翘首以盼的网电通到了家中。从今年3月份开始,记者先后走进包头、乌兰察布、巴彦淖尔等地,感受农网建设给草原儿女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。
过去由于地形受限,交通工具不能进入工地,许多电力设备全部靠人力抬进工地。自2016年自治区启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两年攻坚战以来,集团公司紧抓机遇,两年投资93.1亿元全面完成2354个小城镇(中心村)电网改造升级和1.5万眼农田机井通电改造任务,有效提升了蒙西地区农网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,为自治区提高扶贫质量,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。
改革开放40年来,追溯历史,每一个时间节点都值得铭记。因为当地牧户比较分散,线路长,来回往返需要花费好几个小时,为了节省时间,他们每天就在施工现场吃点面包充饥。改革开放40年,蒙电人用责任和担当,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,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细细回味。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,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。
为了让农牧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,早日享受到电带来的便利,农电人克服重重困难,冒严寒、抗高温,长期坚守一线。锡林郭勒电业局阿巴嘎供电分局的退休干部李俊英回忆。2006年11月,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锡尼镇巴音生卜尔行政村正式通电。由于地处偏远,供电线路距居住区及饲草料基地较远,牧民们一直用柴油发电灌溉。
从无到有,从少到多,再到全部,农牧电力发展的每一步都是那样精彩,一路耕耘,一路高歌。察右中旗属中温带高原地区,常年干旱少雨,种植业灌溉全靠机电井。
在没有大型施工机器的情况下,立电杆、建农网。老人回忆,过去每年过年的时候,想看春节联欢晚会,就得骑马到10公里以外的镇上去看。
煤油灯到电灯:一路耕耘一路高歌一个个无电村通了电,一条条线路架设到草原的深处,老阿妈不再用粪土取火,孩子们不再点着煤油灯玩耍,轻轻按一下开关,家里瞬间有了光亮,心也跟着亮了起来。国家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,这一时期农电建设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。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属于国贫旗,库伦苏木巴音日勒专业种养合作社是察右中旗投资的扶贫项目。为了保障边远地区的农牧民能够用上放心电、充足电,一代又一代的电力人扎根电力事业,默默守护祖国正北方光明。乌兰伊力更嘎查属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巴音乌兰苏木行政管辖区,常驻牧民28户,以养牧为主,饲草料基地1050亩。因为通了长电,老人的几个儿子也不再给别人打工,今年在自家草场上做起了旅游,当了老板。
1997年,全区1562个无电苏木实现乡乡通电。1951年,海拉尔发电厂给近郊红星、金星两个农业队架设3公里6千伏供电线路,配电变压器400千伏安,内蒙古的620户农牧民从此用上了电,同时开启了自治区农牧电力事业发展的历史篇章。
1987年末,全区88个旗县和市郊区,已有87个实现通电,农村电网已具有相当规模。2017年9月底,蒙西地区机井通电工程全部竣工,214万亩农田受益,改变了农民靠天吃饭、广种薄收的传统种植模式,有效提升了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,促进农民节支增收,助力农村早日脱贫致富,为加快农业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去年冬天,为了能够让老人家按时用上网电,达茂供电分局施工人员冒着严寒连续作业。按照自治区政府的统一部署,2018年,集团公司计划投资1.1亿元,解决5个盟市16个旗县120个贫困自然村的通动力电问题,涉及贫困人口1.2万人。
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达来苏木呼格吉勒图嘎查钢照日格家,离中蒙边境线只有20多公里,为了观看世界杯,他专门花钱安装了宽带。通了电,边境蒙古包也进入了智能时代。1992年,自治区101个旗县全部实现通电。改革开放40年来,农牧电力的飞跃发展,给农牧民脱贫致富、乡村振兴带来了极大改变,仝志国只是这万千受益者之一。
机井通电工程是国家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之一,也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地区实施的电力扶贫重点工程。如今,说起电力建设,广大农牧民无不拍手称赞,生活便利了,腰包鼓起来了,日子一天比一天好。
电压足了,电费降了,农牧民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。同时,按照国家能源局、国务院扶贫办的相关要求,集团公司在2018年计划为辖区449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制定接网方案并进行配套电力设施建设,涉及2个盟市10个旗县50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,服务55049户贫困户。
从煤油灯到电灯,从用上电到用好电,从脱贫到致富,改革开放40年,农村牧区电力的快速发展,让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焕发出勃勃生机。从用上电到用好电:一路奉献一路收获上世纪90年代后,自治区农电发展从旗县通电、乡苏木通电、村嘎查通电、户户通电,再到如今的农网升级改造,农牧区用电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,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用电环境和农民的生活,优化了电网结构和电网布局,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,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。
站在果园,远远望去,沙化的草原已经被一棵棵果树苗覆盖,嫩绿的树苗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,负责人仝志国心里乐开了花。尤其我们锡林郭勒盟地区,积雪融化得比较晚,春季施工经常遇到刮白毛风,根本连路都看不见,我们就三五成群靠在一起,等风过去后再继续干加强设备维护治理,提高设备利用小时数,保证设备健康水平。加强对外沟通交流,积极与蒙西电网网调协调沟通,及时了解电网电量调整计划,科学研判交易电量市场形势,主动走出去,跑政府、跑客户、跑电网,积极维护开发大用户,千方百计争取交易,已累计完成交易电量31.9亿千瓦时。
今年以来,该厂紧紧围绕安全和效益等重点工作,全力做好市场营销,提高机组负荷率,强化机组指标管控,争取电量最大化。截至10月10日,国电电力建投能源公司布连电厂年度累计完成发电量50.2亿千瓦时,突破50亿千瓦时大关,为完成全年电量任务目标,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加强燃料管理,确保可靠供应,强化燃料成本控制,科学调配燃料掺烧,累计掺烧煤泥8万吨,平均日入煤量6400吨,有效保证了高负荷时段机组的燃煤可靠供应,保证了发电量始终超前日历进度,为完成年度发电任务奠定了基础它温暖了杜尚别的每一个家庭,温暖了杜尚别的冬天。
10月里,杜尚别已有了些许凉意,又一个供暖季即将来临。56岁的穆亚萨尔萨迪科娃谈起这两年过冬的变化,脸上洋溢着笑容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